“减证便民”服务有温度|世界热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甘肃酒泉市在“无证明城市”建设相关会议上提出,全面梳理审查市县两级办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及所需材料,确保所有服务事项办理过程中需要当事人提供的证明事项材料全覆盖。
所谓“无证明”,并非完全放任不管的“零证明”,而是将群众办事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进行梳理,通过取消、优化、替代等不同方式,突出“减证便民”的服务理念。近几年,全国多地提出建设“无证明城市”,在实践中也探索出了不少经验和模式。从群众反响和实际效果看,这种创新政务服务的理念以及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工作机制,不仅大幅提高了群众和企业办事的便捷度和获得感,也进一步深化了“放管服”改革,提升了城市管理数字化水平。
从工作实际看,各种纷繁复杂的证明材料是多年来累积形成的,不是一朝一夕、一个部门、一套办法就能彻底化解的。比如,酒泉市提出要直面证明事项清理基数大、数据归集率不高、部门协同机制不健全、信用信息数据分散滞后等现实问题。因此,建设“无证明城市”,要在各项证明材料梳理审查全覆盖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差异化、分级分类施策。
首先,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近年来,不少地方出现过一些“奇葩证明”,有的无法律法规依据,本身就是违法违规;有的无法查证、无从开具,有故意刁难之嫌;有的因阶段性工作需要临时设置,早已不合时宜;有的则是人为刻意加码,现有证件、证照就能证明,根本不需要额外出具……诸如此类,各地在“无证明城市”建设中明确提出一律取消,这既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现实需要。
其次,需整合的优化整合。在诸多证明材料中,有不少是跨部门、跨地区办理的事项,明明一项证明就能解决问题,但群众和企业办事过程中要反复提供、重复开具。对此,需要进一步打通壁垒,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地区之间的协作,通过数据共享、材料共认等改革措施,对一些证明材料进行优化整合、减量提效。
再次,能替代的升级替代。“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承诺备案制替代审批制”等方式,是近年来不少地区优化政务服务实施的便民利民措施。实践证明,这些创新之举不仅行得通,而且效果好。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数字化的趋势看,充分发挥数据作用,完善承诺备案机制,受益者不仅是办事群众和企业,也会有效降低政府部门的工作量,提高办事效率。
城市“无证明”,虽然实现起来有难度,但只要推进过程找到准度、提升精度、加大力度,终究会转化成为便民利民的服务温度、城市美誉度。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标签: 减证便民
为您推荐
-
人民网杭州9月17日电 (记者孙博洋)9月16日至17日,中国质量(杭州)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在16日举行...
2021-09-18